去年国内这两行业596人因事故死亡
近日,应急管理部披露,2023年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安全事故及死亡人数情况。其中,全国建材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01起,死亡302人(不含火灾、特种设备、建设工程事故);机械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10起、死亡294人(不含火灾、特种设备、建设工程事故)。
同时,应急管理部就当前两行业安全风险进行了提示,详情如下。
建材行业
2023年
全国建材行业共发生
生产安全事故301起,死亡302人
(不含火灾、特种设备、建设工程事故)
发生1起较大事故、死亡4人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前五位的行业依次是
水泥制品、石材、砖瓦、水泥生产、陶瓷
居前五位的事故类型为
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和坍塌
01
安全风险提示
No.1
重大风险
1.地窖、坑、井、池等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或氧气含量不足的有限空间,人员在气体通风置换不足、未做好安全防护等情况下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事故。
2.筒型储库人工清库作业时,不严格执行清库作业方案;在进入筒型储库、焙烧窑、预热器旋风筒、分解炉、竖炉、篦冷机、磨机、破碎机作业前,隔离措施不到位,设备意外启动、物料突然涌入,均可能导致坍塌、高处坠落事故。
No.2
较大风险
1.各类高温窑炉,如水泥回转窑,玻璃熔窑,陶瓷、墙材、耐火材料隧道窑,干燥塔,加热炉、冲天炉等,炉体安全防护缺失或人员意外接触,可能导致灼烫事故。
2.水泥库、生料库、矿渣库、粉煤灰库、煤粉库、配料库等各类物料库,部分物料库无设计、年久失修,结构稳定性差;库内物料松散堆积时,物料流动性强,可能导致坍塌事故。
3.水泥、墙体材料、石材生产大量使用破碎机、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等高速旋转设备;玻璃、陶瓷生产使用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拉丝机、投料机、短切机、络纱机、捆扎机、薄膜缠绕机等高速旋转设备;高速旋转设备安全围护装置不全或失灵、维护保养不到位,均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4.降雪、冻雨、寒潮等极端严寒天气,平板玻璃窑炉、锡槽和电熔制品电炉的水冷设备,在低温冰冻情况下可能导致冷却系统失效,引起炉体烧穿造成高温熔融物质泄漏;煤粉贮存、煤粉输送系统等环保设施由原来半封闭改为封闭,造成煤粉集聚;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或生活垃圾等储存库通风不良,造成可燃气体积聚,均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No.3
新风险
3.炭素制造业中液体沥青库、石墨化炉等清理、装配过程中物料意外坠落和碰撞,可能导致高处坠落、坍塌事故。
02
下一步措施建议
(一)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建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督促企业健全自主管理机制,加强对达标企业运行状况的管控,严格对定级工作的监督。推动平板玻璃、石膏板等其他建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新型建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深入排查整治事故隐患。督促企业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严格对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排查整治。指导企业突出筒仓清库、检维修、承包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管控,重点防范输送设备、混合设备、工作面(人站立操作面)等造成的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事故。
(三)及时分析研判新风险。针对行业大量应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和节能减排新技术,依托大型集团企业和科研院所,超前研判建材行业事故规律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严防新风险类型事故发生。督促企业在应用新工艺时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落实针对性管控措施。
机械行业
(一)行业分布情况
辅助生产工艺中事故起数居首位的是设备检维修作业,主要是由于设备检维修作业多为临时作业,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施工工艺和方法不固定,没有预先制定作业安全方案,机械设备危险能量控制措施不足,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不充分,“三违”现象屡有发生。
02
安全风险提示
No.3
新风险
1.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制造业中锂电池搬运、储存、装配中意外跌落和碰撞、故障(报废)电池混放、通风不良,可能导致火灾和触电。
2.机器人因安全控制回路、安全软件的缺陷等原因,可能会意外启动,导致周边人员伤亡。
3.3D打印制造领域,采用铝镁等金属粉尘作为基材原料,本身易燃、遇水反应放出易燃气体(氢气);在金属3D打印和过滤工序环节未有效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方式,未及时、正确的清理和处置废弃粉料,容易造成粉尘爆炸事故。
4.新的化学品种类带来的风险。如受到欧美环保政策的影响,海外出口汽车空调冷媒换作HFO-1234yf,比重大、闪点低,容易与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现场充装的风险增加,易发生火灾。
5.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在机械行业大量使用,也给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6.大型集成制造系统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缺陷或制造不良存在功能安全风险。
03
下一步措施建议
(一)坚决防范重大安全风险。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发布的《工贸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高温熔融金属、涉爆粉尘和检维修等作业环节,持续开展精准执法和部门帮扶,推动企业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常态化机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持续推动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推动设备检维修、仓储作业等辅助工序标准化作业。
(三)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在金属粉尘涉爆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推动涉粉作业人员10人以上金属粉尘企业全部接入系统,实现安全生产风险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智能研判和及时处置。推动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应用,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四)推广先进技术装备应用。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指导机械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目录,淘汰或限制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聚焦重大安全风险,加大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攻关力度,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降低高危场所和岗位现场作业风险。
来源:应急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