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棉车间爆炸悲剧:3人丧生,安全警钟再响!

 

 

据央视新闻消息
2024年5月9日
湖北省老河口市
一化工公司硝化棉生产车间发生爆炸
造成3人死亡
 

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

硝化棉生产车间煮洗锅水位下降

局部硝化棉缺水

在高温蒸汽作用下分解,持续释放热量

导致煮洗锅内硝化棉剧烈热分解发生爆炸

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什么是硝化棉?

 

硝化棉名称来历:

硝化棉,为纤维素的硝酸酯类衍生物,化学名称为纤维素硝酸酯或者硝酸纤维素。因为最初人们对制备这种产品的反应机理不清楚,误认为是硝化反应,所以称其为硝化纤维素。又因为人们最初生产这种产品时选用的纤维素原料一般为棉花或其下脚料,所以习惯上称为硝化棉。硝化棉具有高度可燃性和爆炸性,如果硝化棉暴露在炎热空气中,易发生自燃,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硝化纤维素(硝化棉)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原则:
硝化棉虽然危险,在各项管控措施制定到位,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以确保安全可控。
 

 

 风

 险

 提

 示

干燥时能自燃。遇高热、火星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白色或微黄色各种形态固体,如棉絮状、纤维状等。不溶于水,溶于酯、丙酮。典型分子量504.3,自燃温度160-170℃,相对密度(水=1)1.66。

主要用途:用于生产赛璐珞、摄影底片、照像底片、漆片、炸药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属爆炸品的硝化纤维素大量堆积或密闭容器中燃烧能转化为爆轰;干燥硝化棉因摩擦产生静电而自燃,也可在较低温度下自行缓慢分解放热而自燃。

【活性反应】

与氧化剂、大多数有机胺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

本身基本无害。使用商业产品时需关注溶剂的危害。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穿防静电服,戴手套;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2)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有机胺等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80%。

(2)应与氧化剂、有机胺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热力管线300毫米以上。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氧化剂、有机胺等同车混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急救措施】
吸入:将病人移到空气清新处,休息。就医。
食入:漱口,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数分钟,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接触部分。
【灭火方法】
灭火剂:货物着火时,严禁灭火!因为可能爆炸。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其他情况下,小火,用大量水灭火,无水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灭火。
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在上风向灭火。如果可能,并且无危险,可使用无人操作的灭火喷头或可监视喷头远距离灭火。禁止一切通行,清理方圆至少800米范围内的区域,任其自行燃烧。
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消防防护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区。大量泄漏:用水润湿,并筑堤收容。通过慢慢加入大量水保持泄漏物湿润。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如果是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500米。
 

 

安全提示:
夏季高温、雷电等天气增多
危化品事故易发、多发
危化品生产、储存等环节有哪些注意事项?
这些提示请收好!

↓↓↓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应该如何“防爆”?
↓↓↓

 

1

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1. 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培训教育。

 

2

厂内设备设施符合要求

 

 

  1. 厂内设备设施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配置避雷和静电导除设施,每年进行测试。
  2. 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电气防爆标准,电气设备的配置必须与区域的危险等级配置要求相匹配。
  3. 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建立台账,并定期校验。
  4. 生产设备与装置必须按国家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并定期保养、校验。
 

3

对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严加管理

 

 

  1. 储存、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区域严禁吸烟和使用烟火等产生火花或静电的活动。
  2. 危险化学品仓储场所要设置明显的标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灭火方法,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设施要求、储存安排、储存量的限制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4

加强装卸作业风险管控

 

 

  1. 1.对非常规作业(包括特殊作业、装置开停车等)实行清单化管理,发动全体职工对本企业非常规作业进行梳理,形成本企业非常规作业清单,对每项非常规作业进行风险辨识,制定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措施,归纳建档。

  2. 在实施非常规作业前,必须认真学习风险辨识内容,预知各类风险,了解风险场景;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作业完成后,必须对作业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总结成果反过来完善清单。

 
 

5

加强装卸作业风险管控

 

 

  1. 装卸作业前,应了解货物的理化性质、防护方法和装卸操作注意事项,并穿戴规定的防护用品。

  2. 装卸前,要首先接好静电接地线,车辆发动机要熄火,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货物。

  3. 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应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货物渗漏、外溢。

  4. 装卸时,应根据货物的性质,控制货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静电荷积聚,产生静电火花。

 
 

6

加强施工作业管理

 

 

  1. 所有作业人员进场作业时不得携带火种、手机等违禁品,不准穿带铁钉的工作鞋和易产生静电的服装。
  2. 所有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如有违反,按规定进行处理。
  3. 对重点施工作业,应制定《施工安全方案》,进行重点监护,做到监护人员、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实"。

 

7

加强车辆管理

 

 

  1. 车辆进入库区和装置区,必须佩戴防火帽,安装静电导除装置,并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准堵塞消防通道,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装车过程中,车辆的发动机必须熄火,切断电源。
  2.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须对入库车辆进行检查和抽查,发现违章,及时制止。
  3. 生产管理人员在车辆装卸前应按规定对车辆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单。

 

8

加强监视、监测和劳动保护

 

 

  1. 在火灾危险性大、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安全报警系统、安全监视系统。
  2. 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毒气监测,并进行公布。
  3. 在作业现场应设置必要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警示标识。
  4. 对作业现场的员工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对接触剧毒或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业环境的员工应根据所接触化学品种类,增加检查项目。
  5. 企业应配备必要的防毒器材、装备,并对员工定期进行防毒培训和防毒演练。

 

9

加强安全检查

 

 

要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临时检查。

 
 

 

 
 

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国应急管理报等